1)112 痛经_七零年代小炮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陈主任很快就明白了阮文说的不太一样什么意思。

  赫尔斯是典型的斯拉夫人。

  金发碧眼,五官相对柔和。

  只不过相较于那温和的相貌来说,他的性格更冷淡一些,尤其是和同行的意大利人安德烈相比。

  安德烈热情的像是一把火,来到省城后除了抱怨交通不方便外,就一直在夸奖。

  就连参观车间的时候,流水线上的女工都被他夸赞一番,什么“上帝真的太偏爱了,竟然给了你这么一双巧手”、“你的眼睛就像是天上的星星,击中了我的心窝”。

  就连陈主任自己都被安德烈盛情夸赞,“你让我想起了上次在美术展上看到的画,如果达芬奇当初来中国的话,我想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会更多。”

  青年丧偶的陈主任被说的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

  阮文苦笑不已,意大利的男人太能说了。

  明明知道这不过是在哄人开心,可这话也的确让人开心。

  上次去意大利,阮文停留的时间不算长,也算有着切身感受。

  也正是因为这满口的甜言蜜语,和他们打交道又显得格外墨迹——

  废话太多。

  意大利人的另一典型特征,那就是会吃。

  亚平宁半岛美食丰富,当然古老的东方国度也不例外,阮文在菜色上特意做了安排。

  多少也算宾主尽欢,自然她钱花的也很欢。

  老常这几日来看着菜单不住的啧舌,他听媳妇说了,厂子里来了俩外国人,可能说会道了,还拉着她要她教自己中国话。

  这几天,老常的饭馆几乎是专门给这俩外国人做饭,阮文每天给开菜单,就没有重样的。

  食材从黑市上买,甚至还特意请人从首都捎带过来,几天下来小一千块钱没了,看的老常都心疼。

  这俩外国人,什么时候走啊,他都怀疑这俩人是来蹭吃蹭喝的,怎么就没完没了了?

  谢蓟生来的时候,赫尔斯和安德烈还在省城。

  阮文之前特意请陶永安的父亲陶衍过来,和老朋友叙旧之余,又充当翻译,帮忙处理合同上的事情。

  饶是做了周详的安排,这几天也免不了陪着人四处走走看看。

  以至于忘了谢蓟生要来。

  谢蓟生在楼下等了大半个小时,还没出正月,天气透着严寒,冷风呼啸像是要把凉意透过鼻孔耳洞传到人心窝里。

  他就站在那里,像是冷面的门神。

  惹得来往的女同学们好奇打量,有女同学瞧了好几次,发现谢蓟生一直站在这里。

  205宿舍的姑娘们后知后觉,听说了这件事后连忙往宿舍去,她们下了课后去图书馆找书。

  看到一脸肃杀模样的谢蓟生,三个人露出几分怯意,也不知道阮文怎么就看上了这么个冷面神。

  陈芳园就被推了过去,不得不和谢蓟生解释,“阮文这几天一直都请假,要不你先去招待所休息下,等她回来我们跟她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