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65章 人口不够用了_埋葬大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65章人口不够用了

  要论到做皇帝,开局一个碗的老朱绝对称得上是皇帝当中的天花板,别说康麻子跟钱聋这种不入流的小辣鸡,就连大名鼎鼎的李二凤也得对老朱说一声佩服。

  义务教育牛逼吧?老朱搞过,而且连校服、请假、学分制度都搞出来了。

  但是吧,兴许是刑部的小吏在照抄《大明律》的时候走神了,又或许是朱劲松拿到的《大明律》是被钱聋老狗删改过的,总之就是最后一句“其中……不在禁限”这句话不见了。

  对于这种情况,朱劲松能怎么办?当然是选择凉拦咯,难不成要重修一遍《大明律》?

  然而《大明律》让很多人都不满意。

  众所周知,朱劲松向来是个十分民主的皇帝,做事之前都会尊重百姓的意见——比如朱劲松刚刚登基的那一年,也就是民间据说的“圣皇元年”,大明朝廷曾经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与登记。

  按照朱劲松的要求,大明各地方的官府都在登记之时询问了百姓的意见:“是否承认自己是大明百姓?要不要把民族改成汉?”

  一切都是自愿,绝对不存在什么强迫不强迫的,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大明百姓的可以限期离开,而愿意承认自己是大明百姓也都很愿意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,毕竟涉及到了读书、从军、入仕、税率等等一大堆的问题。

  很民主,对吧?

  你朱皇帝这不是欺人太甚么!

  至于说什么有人做过锦衣卫,还因举报周王朱橚谋反有功而被成祖皇帝赐了“赵”姓,则是表示不知道,不可能。

  而且他们还想享受除了从军以外的一切福利待遇,比如说分地、分宅基地、子女免费进入社学读书、跟大明商人相同的税率、同样的做官资格等等,而且还不愿意离开胡同,理由就是“祖居之地”。

  当然,非要让他们离开也行,那就是朱劲松或者大明朝廷必须安排船只,送他们回到真正的祖地。

  对于这种情况,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也很无奈。

  人家不愿意,朱劲松也不可能强求,而大明的国库又十分空虚,刘怀文这个财政系统的扛把子还时不时的堵着行宫大门要钱买猫呢,哪儿来的钱安排船只送他们回归?

  无奈之下,朱劲松也只能把这事儿交待给了中军都督府和右军都督府去办,以便于加快大明修建道路的速度。

  (这部分不细写了,理解万岁)

  ……

  大明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挺多,多到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都感觉闹心,甚至有一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感觉。

  那些傻缺书生的问题刚解决,禁自相嫁娶这边就出了问题,等到解决了自相嫁娶的问题,顺便把甘肃也收回之后,交趾那边儿又出了新的问题。

  先是白子期打着“奉黎维祁还朝”的旗号举兵进入安南,接着朱劲松又派人跟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